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,日本是“臺獨”組織主要活動陣地,出現了眾多“臺獨”組織與“臺獨”思想理論,后來與島內民進黨等“臺獨”勢力相互勾連,直接刺激了島內“臺獨”力量的不斷發展。日本主要動作有: 一是為各種“臺獨組織”的成立、發展和壯大提供各種必要支持。在這一過程中,辜寬敏(母親是日本人)是最早的日系“臺獨”組織核心成員之一,1947年他在日本組建“臺獨建國聯盟”被國民黨通緝,直到1972年才返臺。1951年在日本支持下,廖文毅在東京成立所謂“臺灣民主獨立黨”,成為日系“臺獨組織”正式建黨的濫觴!芭_獨建國聯盟”遷回臺灣后,其成員集體加入民進黨。1991年10月13日,民進黨通過決議,在黨綱中增加“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臺灣共和國暨制定新憲法,應交由臺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選擇決定”的內容,明目張膽地進行分裂活動。 二是協助構筑“臺獨”理論。撰寫所謂“臺灣人四百年史”的史明,就是日系“臺獨”分子中為“臺獨”打下理論基礎的主要人物。史明本名施朝暉,1937年赴日留學,在早稻田大學念政治經濟學,參與過“臺灣文化協會”的活動。1947年,他在大陸參與抗日活動,組成三百人左右的“臺灣隊”,在這段時間他第一次有了“臺獨”的想法。1952年,他在臺北郊外山上組織“臺灣獨立革命武裝隊”,準備刺殺蔣介石,未料事情泄露,于同年偷渡到日本,在日期間潛心于“臺獨理論的創造”及“臺獨史觀的撰寫”,為“臺獨”組織提供“臺獨理論及歷史基礎”。雖然史明不是“臺獨”組織“明面上的大佬”,但“臺獨”內部把他看成是“精神導師”。李登輝、陳水扁時期“臺灣優先”“同心圓歷史觀”等教育思想,基本都源自史明。這種錯誤“臺獨”史觀的推廣,使得臺灣島內一些人“中國大一統”的觀念逐漸淡化。 三是培養在日臺灣人的“臺灣主體意識”。據日本政府法務省2015年6月的統計,目前旅日臺灣人共約4.5萬人,其中定居日本的臺灣僑民約2.1萬人,主要居住在東京、山梨縣、大阪、櫪木縣等地。傳統上,日本政府和社會把旅居日本的中國大陸人、臺灣人、香港人統稱“華僑”,加入日本國籍者稱“華人”。二戰后,日本政府把旅日臺灣人的國籍注明為“中華民國”,1946年旅居日本的華僑成立了華僑總會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日本華僑、華人組織分大陸系統和臺灣系統,彼此互不來往。1972年中日建交后,日本法務省發放的外國人登錄證和此后取代該證的外國人居留證(日本稱外國人在留卡)都把旅日臺灣人國籍歸于“中國”。2009年7月,自民黨前首相麻生太郎執政期間,日本國會通過《改正入出境管理法》,決定對沒加入日本國籍的旅日臺灣人發放的居留證中將“國籍·中國”一欄改為“國籍·地域 臺灣”。2012年7月9日民主黨前首相野田佳彥政權時期開始執行、發放。日本通過此種方式,直接培養在日臺灣人的“臺灣意識”而非“大中華意識”,這也為在日“臺獨”組織的發展提供了土壤。在日本支持下,各種在日“臺獨”組織不斷涌現,主要有: 一、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 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成立于2002年12月15日,目的是以“民主”為幌子強化臺日關系和支持“臺灣獨立”。首任“會長”阿川弘之在成立大會上表示,“非常推崇李登輝在促進臺灣民主化的貢獻和對日本的理解”,并稱如果日本拒絕核發簽證給李登輝,將是“日本外交的污點”。李登輝在成立儀式上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發表所謂“臺灣精神和日本精神”的演講,稱“日本人士應發揚‘武士道’精神,重新拾回戰后失去的自信心,并在亞洲發揮領導力”。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陳水扁給予聲援,聲稱李登輝為“臺灣民主先生”,稱其扮演“臺日之間的溝通橋梁,深具實質意義”。 該組織本部位于東京,在日本各地設有25個支部,另外在臺北市設立事務所,專門和“臺灣李登輝民主協會”對口合作;另外還在洛杉磯設有海外支部。 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是力挺“臺獨”的組織,在該組織的會員章程中寫道,“日本應該承認臺灣是一個合法的‘獨立主權國家’,恢復定期的‘外交’關系,并支持臺灣重返國際社會。不幸的是,縱觀政府和新聞界的現狀,這并不容易實現,但是毫無疑問,大多數人都支持它。最重要的是,有必要繼續努力提醒政府和人民,日本與臺灣之間的親密關系對日本的安全至關重要! 該組織首任“會長”為日本歷史作家阿川弘之,首任副會長包括日本前駐泰國大使岡崎久彥、拓殖大學校長小田村四郎、京都大學教授中西輝政和杏林大學教授田久保忠衛等。目前該組織名譽會長為小田村四郎(第二任會長),顧問為中村勝范(平成國際大學名譽學長)和石井公一郎,現任會長為渡邊利夫,現任副會長有五人,分別為:石川公弘、加瀨英明、川村純彥、黃文雄和田久保忠衛,常務理事有:淺野和生、伊藤哲夫、豬鼻嘉行、梅原克彥、越野充博、澤英武、辻景正房、柚原正敬(事務局長兼任)和林建良。理事有:相澤光哉、石原萠記、王明理、清水誠一、濱口和久、水島總、宗像隆幸、元谷外志雄,具體負責日常事務的事務局長為柚原正敬。 該組織下設“日本李登輝學!,主要職責是推動“日臺民間往來”。一是組織人員赴臺交流。如組織“日本東洋學校訓練隊”等赴臺灣島、澎湖、金門等地參訪,了解臺灣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歷史、日臺交流等。二是開設專題講座,進行輿論宜傳,講座內容涉及日臺關系的歷史,近代臺灣的地位,“臺灣原住民歷史”,“臺灣的國際法律地位”、戰后臺灣的歷史以及本地人等。2019年底,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舉行年終餐會時,邀請前“日本駐臺代表”沼田干夫發表題為“日臺關系的現狀與展望”專題演講。 2004年5月,該機構發行雜志“日臺共榮(Hitadai Kyoei)”,該雜志是研究臺灣和日本問題的綜合雜志,向所有會員定期寄送。該雜志創刊號稱,“臺灣是日本被視為生命線的重要場所,它是漂浮在南部的小島,不容忽視。日本與臺灣的互動歷史悠久,已有100多年的歷史。為防止這種交流的歷史逐漸減少,我們將在文化交流上建立日臺關系! 目前,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正積極推動“日臺關系基本法”,圖謀仿照美國的“與臺灣關系法”,將日木和臺灣關系法制化。2019年5月27日,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拋出所謂“日臺交流基本法草案”,共有七條內容,包括“在法律上保障臺灣人在日本依法取得或將來取得的權利、賦予日臺代表機構處理各種協議的法律基礎、賦予臺灣駐日機構法人資格和駐日職員‘準外交官’身份和豁兔權,另外授權日本政府在必要時為臺灣提供必要情報”。前“日臺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”池田維稱,“在現階段推動‘日臺交流基本法草案’可能有困難,但并非完全不可能。如果呼聲持續存在,可對中國產生牽制作用! 二、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 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聲稱是“以在日臺灣人相互扶持和交誼”為宗旨,于1973年2月17日在日本創立的的團體。該會以在日臺灣人和其配偶或子女為正式會員。主要活動方式是舉辦演講、座談會、音樂會、餐會等,目的是促進在日臺灣人之間的交流和讓日本國民更加了解臺灣,現任會長為王紹英。 該組織長期支持“臺獨”,反對國民黨。馬英九任內推動“歷史課綱”微調時,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專門發表聲明,表示反對,認為“微調”課綱會造成社會、臺灣混亂,是不必要的政治操作和暴舉。 該組織與民進黨關系密切。2016年謝長廷擔任“臺灣駐日代表”后,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專門舉辦歡迎酒會。2017年該組織赴臺訪問時,曾受蔡英文接見。2019年該組織邀請賴清德訪日,賴發表題為“臺灣和日本共同面臨的挑戰與機會”演講。 2018年9月,該組織曾在日本舉行第45屆“世界臺灣同鄉會聯合會”,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約700多名臺灣地區僑民出席。臺灣“僑務委員會委員長”吳新興、“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”謝長廷、臺灣前“考試院長”姚嘉文、“世界臺灣同鄉會會長”周明宏,以及日本眾議院議員(前內閣官房副長官)萩生田光一、日本眾議院議員(自民黨青年局局長)鈴木馨佑、眾議院議員長尾敬、參議員中山恭子以及參議員山田宏等出席。蔡英文專門錄制影片“祝賀”。 三、“留日臺灣同鄉會” “留日臺灣同鄉會”是日本最具歷史且擁有最多會員的在日臺灣臺灣地區僑民團體,由高天成、高玉樹二人于1945年9月創立。鑒于二戰后日本社會混亂,為維護旅日臺灣地區僑民權益,二人召集日本各地臺灣地區僑民成立,會員遍布日本各地,在日本僑界有一定地位。該組織一直推動臺灣和日本之間的交流,前任會長為蕭玉蘭,現任會長為張春美。 1995年該組織舉行創立五十周年活動時,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發去電文,稱“多年來,旅日僑胞,胼手砥足,投入僑居地建設,致力僑社精誠團結,愛國之精神,不落人后;對中日兩國雙邊關系之發展,以及僑務工作之推動,貢獻良多。殷盼與會代表一本愛國赤誠,賡續支持‘政府’,共同為‘經營大臺灣、建立新中原’崇高目標而努力! 2015年該會在東京舉行創立七十周年活動,時任“僑務委員會委員長”陳士魁與“駐日本代表”沈斯淳、副代表陳調和日本參議員西田實仁等共390人共同參與。 該組織傳統上親國民黨,但近年來開始轉向,加速與民進黨接觸。 四、“日本臺灣醫師聯合會” “日本臺灣醫師聯合會”具體成立時間不詳,長期與島內綠營保持密切聯系,現任會長為長峰俊次。2015年“日本臺灣醫師聯合會”聯合“臺灣之聲”、“在日臺灣婦女會”、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等數個臺灣地區僑民團體在日本組成“日本蔡英文后援會”,為蔡英文競選舉行募款餐會,一張募款餐券高達三萬日元,為蔡訪日提前做準備。2017年,“日本臺灣醫師聯合會”聯合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、“在日臺灣婦女會”等,邀請時任“時代力量”主席黃國昌訪日,黃發表“臺灣新世代的國家愿景”演講。2018年,“日本臺灣醫師聯合會”專門赴臺拜訪陳水扁。 五、“臺灣獨立聯盟”日本本部 “臺灣獨立建國聯盟”(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,WUFI)簡稱“臺獨聯盟”或“獨盟”,是一個推動“臺灣獨立”的組織。1970年由“日本臺灣青年獨立聯盟”(1960年成立,委員長辜寬敏)、“加拿大臺灣人權委員會”(1964年成立)、“美國全美臺灣獨立聯盟”(1966年成立,當時主席為蔡同榮)和“歐洲臺灣獨立聯盟”(1967年成立)等四個海外“臺獨”團體,與島內“臺灣自由聯盟”共同組成“臺灣獨立聯盟”,成為在海外勢力最大的“臺獨”組織。 早期“臺獨”組織多聚集于日本,但隨著美國的臺灣地區留學生增加,“臺獨”活動轉向美國。由于聯合國總部位于紐約,“日本臺灣青年獨立聯盟”委員長辜寬敏極力主張“臺獨聯盟”總部應設于紐約。自1969年9月20日起,“臺灣獨立聯盟會議”在紐約召開,1970年1月1日宣布成立“臺灣獨立建國聯盟”,由蔡同榮、張燦鍌擔任正副主席,F任日本本部委員長為王明理。 六、“九州臺日文化交流會” “九州臺日文化交流會”成立于2009年,聲稱“通過臺日文化交流活動,促進九州地區的臺日民間交流和相互了解,為促進臺灣友好,文化交流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”,其與民進黨關系較為密切。 七、“全日本臺灣聯合會” 2017年6月4日,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、“日本臺灣醫師聯合會”、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、“臺灣獨立聯盟日本本部”、“美麗島交流會”、“櫪木臺灣總會”、“九州臺日文化交流會”等17個旅日臺灣地區僑民組織代表在東京帝國酒店舉行了“全日本臺灣聯創立大會”,近200名旅日臺灣僑民和部分聲援的日本人出席。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古屋圭司、自民黨國會議員平沼赳夫贈送了祝賀花籃,臺灣駐日機構“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”謝長廷到場活動。 “全日本臺灣聯合”會常任理事會由原來的“在日臺灣同鄉會”、“日本臺灣醫師聯合會”、“日本李登輝之友會”、“臺灣獨立聯盟”日本本部4個組織構成,旅日臺灣實業家趙中正出任首屆會長。趙中正聲稱:“我們要強力主張身為臺灣人的主體性,同時,對于溫暖包容我們成長,如同母國的日本表達感恩,以身為日本社會的一員,對社會有所貢獻。我們將全力致力于結合連合團體力量,讓臺日關系能更加緊密堅固!迸_2020年“大選”前,趙中正在東京發起成立“日本蔡英文后援會”并自任會長。 此外,在日“臺獨”組織還包括“櫪木臺灣總會”、“美麗島交流會”、“在日臺灣婦女會”、“日本中華聯合總會”、“北海道惠庭日臺親善協會”、“臺灣研究論壇”等,多沒有嚴密組織形式,無固定辦公地點和網站等。 【摘自《臺灣周刊》2020年第12期】
責任編輯:左秋子 |